企业中心     成为行家
返回顶部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产品、新技术
Fri May 04 00:00:00 CST 2018 新材料产业

  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作为最大的生产国以及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我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一、2016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概况

1.全球锂离子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规模

  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图1),增速较2015年下滑了15%,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电动汽车[1]市场增速明显下滑。根据主要应用产品需求计算,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首次突破90GWh,同比增长18%。

数据来源:IIT和赛迪智库,2017.3

图1  2010-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


(2)产业结构

  近2年,电动汽车市场开始爆发性增长,电动自行车占比稳步提升,而全球手机出货量平稳增长,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按容量计算,2016年,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占比44.7%,比2015年的50%下降了5%,占比首次跌破50%;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44.8%,首次超过消费型,而2015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还只有40%;其他(储能&工业型)锂离子电池占比为10.5%,基本与2015年持平。图2详细展示出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2017.3

图2  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



(3)区域结构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3国,三者占据了全球97%左右的市场份额(图3)。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2016年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加快增长,韩国仍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导致其占比持续下滑。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2017.3

图3  2011-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


(4)企业格局

  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企业格局较2015年发生了明显变化。LG Chem凭借24%的增速跃居至全球首位,首次超过松下、三星,主要原因在于其动力电池被各大电动汽车领域广泛采用;松下下滑至第2,2016财年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较2015财年小幅下滑,主要在于消费类产品需求下降而动力电池大客户特斯拉增幅有限;三星SDI降至全球第3,受Note 7爆炸事件影响2016年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比亚迪凭借将近100%的增速一举超过包括ATL、索尼等在内的企业跃升全球第4,ATL位居第5,两者差距十分微小,但比亚迪和ATL与全球前3的差距较大。详见表1所示。


表1  2015-2016年全球主要锂离子电池企业营业收入

序号

企业名称

2015年收入/亿美元

2016年收入/亿美元

同比增长/%

排名变动情况

1

LG Chem

26.75

33.17

24.0

2

2

松下

31.67

31.38

-0.9

1

3

三星SDI

28.13

30.76

9.3

1

4

比亚迪

10.79

22.40

99.5

4

5

ATL

18.46

20.81

12.7

1

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赛迪智库,2017.3


2.我国锂离子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规模

  进入2016年后,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再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到了78.4亿只,同比增长40%,增速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图4)。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1 280亿元,首次突破1 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占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比例达到了40%,较2015年提高了5%。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2017.3

图4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和同比增速


(2)进出口贸易

  2016年锂离子电池出口额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进口额持续下滑,进出口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14.9亿只,出口金额67.8亿美元,创历年来新高,同比增长4.5%,但增速降至2010年以来的新低;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口17.0亿只,进口金额30.6亿美元,同比下降7.3%,继续保持下滑态势,详见图5所示。2016年实现贸易顺差37.2亿美元,比2015年的31.9亿美元增长16.6%。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赛迪智库,2017.3

图5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出口情况


(3)产业结构

  从2015年开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开始出现显著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求持续迅猛增长。按照锂离子电池产品容量计算,在电动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带动下,2016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达到52%,首次突破50%并超过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而2015年还只有47%;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继续下滑,2016年约为42%,2014年和2015年这一占比还分别为83%和48%;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在光伏分布式应用以及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2016年达到6%,比起2014年的4%、2015年的5%,一年上一个台阶。图6详细展示出近年来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2017.3

图6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变化情况


(4)市场格局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格局变动不大。比亚迪和CATL的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均首次突破100亿元,排名首位的仍然是比亚迪,2016年其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到达150亿元,增速也超过了100%;排名次席的还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2016年其业务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CATL与全球第5位的ATL直接差距非常小;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沃特玛”)一举从第6跃升至第3,得益于其业务收入高达170%的增长速度;国轩高科也跃升了2位至第4位,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增速也超过130%;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力神”)、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光宇”)、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银隆”)分别位居第5、第6、第7,三者与国轩高科的差距十分微小。详见表2所示。


表2  2015-2016年我国主要锂离子电池企业营业收入

序号

企业名称

2015年收入/亿元

2016年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排名变动情况

1

比亚迪

70

150

114

2

CATL

57

135

137

3

深圳沃特玛

21.7

60

176

3

4

国轩高科

21.9

50

130

2

5

天津力神

35.2

48

36

2

6

哈尔滨光宇

27.8

45

62

2

7

珠海银隆

45

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赛迪智库,2017.3


(5)主要特点

  顶层设计相继出台。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政策文件先后发布,为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创新步伐持续加快。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与锂离子电池研发加速融合。2016年,锂离子电池产业涌现出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如华为的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东旭集团的“烯王”、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调整,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基本占据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龙头骨干企业凭借其技术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2016年排名前10家厂商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为16.4Gwh,占比高达82%,2015年的前20强占比也才81.3%。


  骨干企业加快扩产。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金额(含拟投资)超过1 200亿元,其中,实际投资550亿元。骨干企业领衔扩产风潮,比亚迪投资150亿元、CATL投资100亿元、国轩高科投资35亿元、天津力神投资32亿元。


  兼并购热潮汹涌。2016年,在锂离子电池投资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产业资本运作力度加强,兼并购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国内锂电产业并购项目60起,金额超过500亿元。兼并购事件主要可以分为2种:一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兼并购,意图扩大规模或者打造全产业链;二是其他领域企业通过收购/并购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从而切入锂离子电池领域。


二、2016年锂离子电池行业重大事件

1.“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新能源汽车增长低于预期

  一是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早在2016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4部委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骗补事件正式进入大众视野。随即,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正式启动骗补事件调查工作。从当年5月开始,调查结果相继发布,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处罚。二是三元电池安全问题。事情的导火索源自于相关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了“关于暂缓在电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议的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随后表示“组织开展对三元锂电池客车等车型在现行安全标准体系下的风险评估。在评估完成前,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6年10月,三元锂电池客车才重新进入推进车型目录。受“黑天鹅”事件影响,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同比增长36.4%,这与年初工业和信息部提出的“70万~80万辆”和“增长10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动力电池股权放开,外资投资有望加速

  2016年7月,《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国发〔2016〕41号)正式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制造,适应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国家首次放开外商投资动力电池的股权限制,虽然只是在4个自贸区内。“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对于动力电池需求日益旺盛,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超过20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量超过80GWh。随着股权限制的放开,为了抢占我国动力电池这一庞大市场,外资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有望快速增长。


3.安全事故频发,制约作用日益明显

  与前几年相比,2016年由锂离子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发生的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超过了100起,包括锂电池工厂起火爆炸事件(超过20起)、电动公交及小轿车起火爆炸事件频繁发生(超过25起),甚至以三星Note7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全球多达35起),充电宝、平衡车、电子烟等爆炸事故(超过20起)。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三星Note7的电池“爆炸门”事件不仅对三星自身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还造成消费者对高容量电池安全产生了怀疑。特斯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公司等知名公司旗舰车型相继发生安全事故,再次引发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顾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索尼出手电池业务,锂电鼻祖退出市场

  2016年10月31日,索尼正式宣布与村田制作所签署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协议,将索尼集团的电池业务以175亿日元(约11亿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村田制作所。这标志着索尼正式退出锂离子电池市场。作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鼻祖,索尼是最先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锂离子电池企业的效仿对象。但随着松下等企业以及中、韩企业的相继崛起,消费类电池市场逐步集中,加上索尼未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索尼锂离子电池业务日益衰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迫不得己只能出售。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鼻祖,其退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举动令人唏嘘,但也在反面给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敲响了警钟:没有紧紧跟上市场变化,过去再好的企业也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潮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2017年锂电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1.动力电池引领增长,中国领先优势有望扩大

  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增速将超过25%,占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的比例将达到43%,较2016年提高3%个,扩大与日本、韩国的领先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带动下,2017年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GWh,同比增长30%左右。受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持续低迷影响,2017年我国手机产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产量低速增长,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增速将为7%左右。动力电池将引领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长,其占比有望突破60%,对拉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90%。


2.骨干企业优势巩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6年,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骨干企业都通过股市、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产能,投资金额均在30亿元以上。众多中小型动力电池企业尽管也在投资扩产,但投资规模有限。由于骨干企业在品牌、影响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其产能扩张速度快且有良好的市场基础,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而众多中小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想打入新能源汽车厂商采购体系,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较长时间开展验证。因此,预计2017年骨干企业的领先优势继续巩固,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前10名供应商的市场占比将超过87%,较2016年提高5%。


3.扶持政策继续调整,新能源汽车增速走低

  2016年年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式进行了调整,动力电池技术指标更加细化、要求更高,并适度降低了补贴力度。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管理。2017年3月,财政部联合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等新能源汽车推广步伐较快的城市出台了后续的工作方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措施进行相应调整。国家和地方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65万辆左右,增速将较2016年下降11%至25%。


4.新增产能相继释放,产能过剩危机可能凸显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下,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就进入“大跃进”,大量社会资本相继涌入。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相关企业建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了110~130GWh/年,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不超过25GWh,市场需求量明显低于产能。2016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投资项目(合同金额超过700亿元)会在2017年基本建成投产,加上2016年部分企业已经建设投产将在2017年进一步释放产能,预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将接近200GWh/a。而2017年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有限,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使得动力电池需求增长不如预期,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危机将开始凸显,值得跟踪关注。


文/余雪松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欢迎转载,本文由“新材料产业”公众号原创。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否则一律举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觉得不错,请点赞↓↓↓



Fri May 04 00:00:00 CST 2018 新材料产业
塑问
粤ICP备1407425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70012
广州赛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广州快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出品
suwenteam@iplas.com.cn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8号越秀金融大厦第六层09-16单元
快塑网logo 安全联盟
微信二维码
在这里有前沿的知识、专业的专家
实力的企业。和他们一起关注产业动态。分享您
的经验、见解、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