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心     成为行家
返回顶部
利剑出鞘!“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还会走治理塑料袋的老路吗?
不论是可降解新型材料替代,生产清洁柴油,还是生物降解法,这些都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
Thu Jul 27 00:00:00 CST 2017 绿塑


广州垃圾分类进入立法程序。7月14日,广州市人大发布《广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草案》提出,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经营单位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卫浴用具等一次性消费用品。单位和个人应当减少使用或者按照规定不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优先采购可重复使用和再利用产品。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最高可罚款3万。


“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

餐饮、娱乐、宾馆等场所,“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的制度设计,其初心是良好的。鉴于垃圾分类受到了困扰,鉴于垃圾产生已经无法控制,推行“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似乎显得十分必要。按照草案制定者的想法,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倒逼,不免费提供了,就要花钱购买,花钱购买了,也就使用的少了。

这其实也只是理论上的说得通。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一次性用品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无论是饭店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一次性包装袋,还是宾馆的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浴巾,其价格都是十分低廉的,有的几毛钱一个,最多的也就只有一两块钱。这也就是为何餐饮、宾馆等场所愿意免费提供的主要原因。价格不高,花不了几个钱,也就“何乐而不为了”。

免费提供与不免费提供,对于消费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一次性用品的消费费用,无论是商家承担还是自己承担,都算不上什么。只是规定“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换来的其实就是“必须收费提供一次性用品”,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会因为从免费变成了收费,就不使用了。

想起前几年治理一次性塑料袋的规定。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禁止超市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这个规定执行的倒也不错,所有的超市都不再免费提供了,都改成了收费提供。问题是,收费提供之后,白色污染减少了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消费者还是依然保持着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的习惯。

道理是一模一样的。要求餐饮、宾馆等场所“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并不会因为“收费了”而减少使用量。一方面是,价格低廉,谁也不在意这几个钱。一方面是,使用一次性用品十分方便。需要关注的其实是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如果一次性用品使用的不是难以分解的,难以处理的物资,又会如何?如果普通的餐具等等用品消毒能够跟上,也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又会如何?

治理源头比治理终端更有意义。“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苦口的不一定是良药。允许商家生产,不允许免费使用?这不是治本的办法。“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还会走治理塑料袋的老路吗?


治理“白色污染”利剑已“出鞘”!


以聚乙烯为主要材料的塑料产品,废弃后降解难,下面针对如何解决一次性塑料用品等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进行探讨。据统计,聚乙烯的世界年产量超过上亿吨,而完全降解需要数百年,“白色污染”是世界性难题填埋和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 那么有没有破解“白色污染”的方法呢? 


易降解材料替代法


全世界都在进行不懈的研究,如果从根源着手的话,用易降解材料代替聚乙烯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地膜为例,可降解地膜替代PE地膜成为研究热点,国内经过几年的探索已逐渐形成了聚酯材料工程设备的系统集成技术体系。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将具有催化聚乙烯光/热降解的促进降解剂通过特殊方式加入到PE中,由此生产出能降解的PE材料。虽然研究和应用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在机理和可控性方面仍需加强。可是从长远来看,以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降解塑料将会成为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目前主流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有改性淀粉、聚乳酸、PBAT等,正在发展的PHA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因其“既可以坚硬如工程塑料,也可以软如橡胶,无需回收,90-180天内自然降解”等良好性能,一直被认为将是替代传统塑料最优解决方案。

不仅是中国在研究可降解塑料,英国PolytheneUK公司也推出了一种生物基聚乙烯产品,声称可在三年内降解。该公司表述说:“Polyair是市面上的可再生的聚乙烯材料,更重要的是该材料不具有成本抑制性,它是我们所知的真正最绿色的材料。”公司介绍称,这种新材料采用甘蔗为原料,由甘蔗基乙醇制成,其光合作用的特性使得该材料具备主动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降解循环利用法


除了从源头着手之外,循环利用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去年6月份,《科学进展》杂志刊发了一则论文,内容就是中美科学家在降解聚乙烯废塑料方面取得的突破。研究结果显示,在解决“白色污染”的同时,这种方法还为降解产物找到了新出路——清洁柴油。在研究中,科学家利用交叉烷烃复分解催化策略,使用低碳烷烃作为反应试剂,和溶剂与聚乙烯发生重组反应。经过多次重组反应,实验最终将把分子量达到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乙烯降解为可作为清洁柴油的烷烃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技术适用于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的塑料制品。 当然,以上几种方式的推广还有待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稳定性或者安全性的进一步研究。值此之际,西班牙坎塔夫里亚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学院的生物学家费德丽卡˙贝尔托基尼偶然间居然发现了另一种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 


绿色生物降解法


如果说采用新型可降解材料,致力于聚乙烯降解再利用难免让人质疑环保程度,那么这个被无意中发现的生物降解法则将匹配“环保”的标签。西班牙和英国科研人员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费德丽卡的发现:大蜡螟的幼虫能直接吃掉并消化聚乙烯。

实验显示,数百只幼虫在塑料袋中不到40分钟就能在袋子上制造小洞,12个小时能吃掉92毫克的塑料制品,速度远超真菌和细菌的降解速率。更好的消息是,随后的实验也证实,这种幼虫的确是分解了塑料中的化学成分,这可能说明这种幼虫体内的某种酶或其他特定物质是塑料的克星

当然,新的发现依然需要后续的研究和实践,贝尔托基尼就表示,“将数百万只幼虫放到塑料袋上肯定不可行”。但是,不论是可降解新型材料替代,生产清洁柴油,还是生物降解法,这些都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诚如研究人员所说,塑料累计产生的后果无可避免,迎难而上才能将整个环境拯救出来。



往期精彩回顾:

关于“塑料星球”,每个人双手都沾满“鲜血”!<<<

天仁生物莅临国韵生物考察  开展高层级战略合作<<<

生物基材料PHA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降解<<<

像《人民的名义》一样为环保呐喊<<<

雄县“龙头” 经济是它!瓶颈亟待突破<<<

健康的下一代,需要《禁塑法》<<<

绿色塑料迎来大发展,白色污染问题有望解决<<<

厉害了,我的PHA | 全球生物基聚合物产能2021年将达850万吨<<<

......





Thu Jul 27 00:00:00 CST 2017 绿塑
塑问
粤ICP备1407425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70012
广州赛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广州快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出品
suwenteam@iplas.com.cn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8号越秀金融大厦第六层09-16单元
快塑网logo 安全联盟
微信二维码
在这里有前沿的知识、专业的专家
实力的企业。和他们一起关注产业动态。分享您
的经验、见解、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