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心     成为行家
返回顶部
全国化工专家汇聚天津大学研讨新工科建设
2017年7月6日-7日,在天津大学成功召开了“全国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暨化工类专业教指委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研讨会”,该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主办、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Wed Jul 19 00:00:00 CST 2017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2017年7月6日-7日,在天津大学成功召开了“全国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暨化工类专业教指委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研讨会”,该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主办、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本次研讨会是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全国化工类专业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的号召。会议主旨在于深入探讨、传播新工科理念,推动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推进新时期化工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的化工本科教育。


会议邀请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李寿生先生及联合会相关领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冯亚青,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David Shallcross教授,集美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清彪,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多名教指委委员。来自于全国近50家高校及相关单位的约150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该研讨会。


7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1895A102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教授主持开幕式,介绍了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来宾。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致开幕词,代表天津大学向与会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寄予高度赞誉和期待。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冯亚青致辞,相信该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化工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工科”建设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李寿生为大家作了大会报告,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对行业人才培养的期望和期待三大方面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希望化工界行业、企业专家及高校同行共同思考如何培养未来我国化工行业杰出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作了题为“面向未来 主动谋划 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报告,报告指出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从新工科前期探索与实践、新工科共识与行动全面阐述了推进新时期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呼吁我们的新工科建设要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谋划,积极行动,加快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支撑引领国家实力全面跃升。


紧接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David Shallcross教授作了题为“How Do We Make Our Graduates Job Ready”的报告,和大家探讨了全球教育领域内如何培养工科人才,如何让工科毕业生更好地与产业需求衔接的共性问题。


7日下午,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冯亚青做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构建化学化工理工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理念的实践”的报告,从石油与化学工业和新工科、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情况、新工科理念的实践和未来努力方向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指明未来要继续深化化学、化工学科间的交叉与协同,促进理工融合背景下的新兴领域发展,加强化学、化工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智能化发展培养人才,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


随后,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作了“深化化工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新工科”的报告,提出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思路,要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学科交叉、学科前沿与产业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大会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化工学院50教学楼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了深度研讨,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化工高等教育必须与当前经济、社会、行业技术发展相适应,积极进行“新工科”建设,为培养我国化工创新人才及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与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教学领域、产业发展之中的困惑和经验,寻求同仁之间的建议与帮助,研讨气氛热烈,参与度极高。


此次全国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暨化工类专业指教委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促进了我国化工领域教学实践、产业行业发展的分享交流,对我国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来源:天津大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Wed Jul 19 00:00:00 CST 2017 高分子科技
塑问
粤ICP备1407425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70012
广州赛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广州快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出品
suwenteam@iplas.com.cn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8号越秀金融大厦第六层09-16单元
快塑网logo 安全联盟
微信二维码
在这里有前沿的知识、专业的专家
实力的企业。和他们一起关注产业动态。分享您
的经验、见解、知识、技能